自然農法並非自在農法,而是以科學的觀點去了解自然,進而實踐無農藥、無肥料、自家採種與連作的管理方式。
自然農法並非自在農 法,而是以科學的觀點去了解自然,進而實踐無農藥、無肥料、自家採種與連作的管理方式。
自然農法並非自在農法,而是以科學的觀點去了解自然,進而實踐無農藥、無肥料、自家採種與連作的管理方式。
自然農法並非自在農法,而是以科學的觀點去了解自然,進而實踐無農藥、無肥料、自家採種與連作的管理方式。
璞玉自然農場
關於農夫
璞玉自然農場生產成員:武龍、瑋芳、維重、舜賢

詹武龍
璞玉田守護者&自然農技術總監
「不論環境如何艱難,他們都會想辦法適應、吸引更多生命進駐、讓環境變得越來越好。
一直守住這塊土地,從未想過要離開。植物如此,農夫也是如此。
哪裡是你要奉獻生命的地方呢?」
1974年出生於台北市,畢業於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廣告組,喜歡溯溪、攀岩、登山,曾任廣告公司文案多年,但一直對於消費文明感到迷惘困惑
2007年參訪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,對於無農藥、無肥料的耕作方式原本抱持著是不可思議的心態,了解後發現,這是他認同的食物生產方式,"照顧好環境就是對作物好",從未有過務農經驗的他,決心投入自然農法領域中,不只務農、更積極推廣無農藥無肥料耕作的課程。
2009年來到新竹,推廣無農藥、無肥料自然農法,帶領關心土地的志工、社群認識土地與環境,與工作夥伴創立「新竹自然農俱樂部」,培訓有相同理念的生產者,希望能夠結合更多關心農業的消費者及企業,來支持對環境友善的小農,一起守護這塊供養萬物的大地。

張瑋芳(花花)
璞玉田小農&璞玉田行政
「"耕好自己的(心)田,(心)田肥沃,才能茁壯。"這句話適用於作物,也適用於人心。
我想大口呼吸乾淨的空氣、不在半夜被奇怪味道臭醒;我想看見上一輩說的:小時候水田裡有泥鰍。每一天反思,我們消費這個世界的同時,這片土地承受了多少,我願意拿多少環境成本去滿足我的方便與需要。」
出生於高雄小港,一個常常因為空氣問題而出名之地,從小看著住在嘉義的高齡長輩耕作,偶爾一起玩土、全家過年到市場賣玉米。畢業於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,從事過華語教學、成人特教、友善農產行銷,成為一線生產者的原因,是想獲得「讓食物跳脫資本化集約生產循環」的能力,與關懷這片土地的夥伴與這塊大地,一起行動,一起黏住更多人,也把自己黏回去。
2017年回到新竹,認識璞玉自然田的武龍,開始了自然農法學習與經營之路。

維重
芎林海梨園果農&璞玉田志工
「老子曰: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返璞歸真,純任自然!」

王舜賢
芎林海梨園果農&璞玉田志工